人参,多年生草本植物,喜阴凉、湿润的气候,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~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。由于根部肥大,形若纺锤,常有分叉,全貌颇似人的头、手、足和四肢,故而称为人参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、地精、神草。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,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(人参、貂皮、鹿茸)之一,是驰名中外、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。
长白山脉横跨我国吉林、辽宁、黑龙江三省,是我国极其重要的物种基因库,其纬度位置、平均气温、年降水量、土质土壤成分皆是栽种人参理想的生长繁衍地。而吉林省人参鲜参产量占到了我国的80%,2012年鲜参产量20000吨左右,拥有以长白县、抚松县、安图县、敦化市、吉安县为核心的“九县四市”种植区域,根据吉林省公开数据,其全省拥有6000公顷左右的人参留存面积(从1年至5年)。并且,我国人参在人参总皂苷以及氨基酸含量上均优于韩国红参。
智研咨询发布的《2016-2022年中国人参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》显示,人参的生长周期较长,育苗两年,移栽后再长四年,需六年以上才可采挖,且生长地还需是砍伐后的原始森林,挖后需退耕还林,十几年内不得重茬。据推算:2015年我国人参鲜参产量为3.18万吨,产量较2014年同期增长28.6%;2015年我国干参总产量为0.91万吨。
人参为五加科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。红参为人参经蒸制加工而成,因产地不同主要分为中国红参及韩国红参。红参是有能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益气摄血功效。红参的加工方法是用人参经过浸润、清洗、分选、蒸制、晾晒、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。长8到18厘米。表面棕红色 ,半透明,有大纵皱纹,环纹不明显,有枝根痕,根茎上部土黄色,顶端有芦碗,习称“油盏头”。
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:2015年我国鲜人参出口数量为14.7吨,出口金额为20.9万美元;2015年我国鲜人参进口数量为31吨,进口金额为107.9万美元。依此推算,2015年我国国内鲜人参需求为31781.04吨,需求同比增长28.6%。
红参质坚,体重且脆,气香,味微苦。红参用于体虚欲脱,肢冷脉微,气不摄血,崩漏下血;心力衰竭,心原性休克。红参是参的熟用品,有能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益气摄血功效。随着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,自我保健意识的提升,国内红参产品消费需求将延续增长态势。